從深圳沙盤公司制作中誕生的抑郁癥“箱庭療法”
2016-09-19 14:47:02 點擊:次
生活在這個匆忙的城市里,每天都有太多的事物要處理。有時候工作就像一座大山,將人壓的喘不過氣來。匆匆忙忙的我們總有各種借口去忽視身邊的人,然后將自己的壓力轉嫁給自己最親近的人。
深圳上河圖沙盤制作公司:從深圳沙盤公司制作中誕生的抑郁癥“箱庭療法”
兒子剛滿6歲那年,我便把他送進一所兒童英語強化學校。學校是全封閉寄宿式,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,有點像軍校似的軍事化管理。當時我有些猶豫:孩子這么小,正是愛鬧好玩的年齡,把他一下子放進一個嚴密的“籠子”里能吃得消嗎?但當時望子成龍的心情很迫切,已經顧不了那么多了。
還好,一周下來平安無事,只是覺得孩子比以前少言寡語了,也不如過去那么愛動好鬧了。我不由一陣暗喜,心想,這錢沒有白花,才幾天時間就把孩子調教得規規矩矩的像個小大人了。豈料,第三周不到,就接到學校老師打來的電話,說孩子肚子痛,校醫也查不出毛病來,讓我趕緊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一下。可是我帶他到全市的大醫院都看遍了還是查不出問題。
無奈,只好讓他自己待在家里休息幾天。在家的時候一點事也沒有,而一聽說叫他“上學”,他又捂著肚子喊痛了。看樣子不像裝的,因為發作時他臉色蒼白,汗水涔涔,裝是裝不出來的。見狀,我忽然想到是不是精神反應所致呢?于是,我又背著他走進一家兒童精神醫院。果然如此,醫院心理科醫生診斷為小兒抑郁癥。醫生說此病是由于孩子年齡太小,心理無法承受緊張的壓力所產生的一些諸如頭痛、腹痛、煩躁、無語、甚至有暴力傾向的精神癥狀。
總算找出癥結了。可是按照醫囑服了兩個月的藥后仍不見明顯好轉。每天面對兒子精神恍惚、行動呆滯的背影我懊惱萬分:當初真不該讓他去那鬼學校!但為時晚矣。
不久,我去日本近畿大學參觀,心理學教授中村延江發明的一則醫療游戲深深吸引了我。他在一個盛滿黃沙、泥土、石子、小草和水溪的大木箱子內模擬修筑出各種人物、動物、房舍、高山、大海,然后讓患兒根據自己的想象去自由地“描繪”出一個新的天地。經過這樣的反復的游戲活動,可以大大減輕兒童心理壓力,舒緩煩惱的心緒,真正起到以“玩”代“療”的醫治目的,從而最終恢復患兒的正常心理功能。這就是著名的“箱庭療法”。
回國后,根據上述錄像資料,我自己動手做了一個200X110X20cm的裝滿黃土的大木箱,把各式各樣的小玩具,放在一旁讓兒子憑空任意發揮。開始,他對此毫無興趣,總是跟著我被動地擺擺放放。漸漸地,在我點點滴滴鼓勵、指導下,他終于完成了第一件“作品”:茫茫曠野上出現了森林、山谷、小橋、房子,一只大猩猩被恐龍追逐著倉皇地向林中逃去,而狗熊和大象卻躲到山頂觀望,發出陣陣嘶鳴……“作品”看起來平平,其實這正流露出兒子極度恐懼的內心世界,而令人高興的是兒子原先呆滯的臉上出現了淡淡哀愁。
兩個月后,兒子的第十九件“作品”出現了猩猩筑墻挖河,試圖阻止恐龍前進的場面。到第二十件“作品”的時候,猩猩引來救兵,放水將城下的恐龍淹死了——我想這一系列構思不同的“作品”恰恰反映出了兒子極不平靜的心態逐步緩和征兆。他似乎已意識到膽怯沒有出路的,只有與人同心協力才能走出困境。
后來,他又“建”起一幢幢高樓,樓下有寬闊的操場、有綠色的小河、有好多好多的小朋友在盡情玩耍。他說這是他最喜歡的一所學校。而學校為什么沒有圍墻呢?望著他充滿
渴望而困惑的眼神,我一下明白了。原來,他非常想跟其他小朋友一樣上學,只是原來那所學校對他太壓抑,太束縛了,以至于他一聽到“上學”就膽戰心驚,緊張地不能自持。這時我問,你愿意上你“創作”的這所學校嗎?聽罷,他使勁點了點頭。那一刻,我流下了悔愧的淚水、欲速則不達,如果我當初對兒子像對待同齡孩子那樣施教的話,會出現今天的結局嗎?我在難過的同時驚喜地看到了兒子內心微妙的變化。
不久,兒子像健康孩子一樣背起了書包,愉快地走進一所普通小學。當放學歸來,常常能聽到他朗朗的笑聲。

事實上,“箱庭療法”并不復雜,投入也不多,人人可以操作,通俗一點說,這就是沙盤創作,通過具體的沙盤創作游戲把患兒內心難以言喻的壓抑、苦惱和委屈釋放出來。更重要的一點是,從小就磨煉孩子正確對待現實生活和學習中出現的困難,培養他們高尚的人格品德,樹立起堅強的人生信念!